常見的漢字部件組合形式:
「單一結構」:「獨體字」
這類型的字只有一個部件,所以又稱為「獨體字」。這類字通常筆畫比較少,結構比較簡單,例如:「水、中、下、馬」等字。
「上下結構字」:
這類字是由兩個部件組合而成的,兩個部件的結構模式是「上下組合」型,像:「思、古、早、岩」等字。
「左右結構字」:
這類字也是由兩個部件組合而成,不過部件的組合模式是由左至右排列,像:「休、相、明、地」等字。
「對角組合型」:
這類字是由一個或兩個部件組合而成,通常起筆是「撇」,像:「多、夕」等字。
「內外組合結構字」:
這類字是由兩個部件或兩個獨體字組合而成,像:「同、聞、問」等字。
「左中右結構字」:
這類字是由三個部件按照左中右的結構排列而成,像:「做、辦、搬」等字。
「上中下結構字」:
這類字也是由三個部件組合而成,組合的結構是按照上中下排列,像:「菁、豆、草」等字。
「全包圍結構字」:
這類字的字形是屬於四面包圍式,裡面的筆畫不能夠超越外面的包圍圈,但是也不能夠寫得太小,偏在其中一邊,像:「圍、圈、園、國」等字。
「半包圍結構字」:
這類字包括有「左下包圍結構」、「右上包圍結構」以及「左包右結構」三種。「左下包圍結構」字的特點是最下面的一捺或豎彎鉤要包住裡面的筆畫,像:「建、送、趣」等字;「右上包圍結構」字的特點是被包圍部份要伸出包圍圈的形外,這類字一般都是「ㄅ」形的,像:「葡、勾、匈」等字;「左包右結構」的字一般都是「ㄈ」形的,上面一橫比較短,被包圍的筆畫不能夠超越包圍形的外面,像:「匹、區、巨」等字。
「三合結構」:
這類字是由三個部件組成,排列的結構一般是左邊一個,右邊的兩個部件分上下排列,像:「唱、暢」等字;也有一些是上下結構,上面的再分左右排列,例如:「架」字。
「鼎足結構」:
這類字一般是由三個相同的部件組成,排列的結構像一個品字形,例如:「品、晶、森」等字。